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您好,, 欢迎访问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网站!

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> 首页 > 美好家庭 > 家庭课堂

你烦透了的“睁眼说瞎话”,都是孩子的错吗?

2025-02-17| 发布者: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| 查看:

第N个被孩子气晕的理由

被孩子气晕的N个理由里,总少不了这一条:


明明刚才就是玩手机了——“我在查资料的啊。”


明明看见他在神游——“我在思考啊,作业写着呢!”


在很多家长的留言中,这都可以归类为——“睁眼说瞎话”。


这时候,你会怎么做呢?和他争论吗?


不欢而散。


你很生气。他看起来比你还生气。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在气什么,你也很疑惑,作业一个字没写这么显而易见的简单的事实,怎么还能无中生有?你有什么值得生气的呢?


是谁给了孩子说假话的机会?


一个孩子对父母大吼:“是你总给我说谎话的机会!”


我对着这句话陷入沉思。这对父母总是“赤裸裸”地揭穿孩子,在显而易见的事实面前从不退让,为什么孩子还是会觉得父母给了他说谎的机会呢?难道不应该是连一点点与事实不符的机会都没有吗?


这背后的矛盾如此隐晦,却是问题的核心。


1、将想象和现实混为一谈,为什么?


赤裸裸的现实面前,孩子的愤怒更多是一种自我保护——自责,为避免“他责”,启动先发制人的攻击以保护自己不受到来自父母的责备


“我知道应该怎么做才是做的,但是我没有做好,我为什么又没有做好呢,我对自己太失望了,但我不想听到来自外界的评判,你们别说了,我不想说这个话题,提都不要提。”


此刻的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,压力场会让他继续保持高度警觉,处于情绪的亢奋状态。而舒缓、柔和的环境, 可以让他放松下来,启动理智的思考。


将想象和现实混为一谈是潜意识里对自己的期待,初衷是值得保护的。这个美好的场景是重要的驱动,即使它是被想象出来的。而理智的思考,才能分辨虚实,踏上真正行动起来的征程


父母也需要冷静下来,盯着他”满嘴跑火车”并不能改善孩子的行为。利用他脑袋中的美好图景作为资源,问一问:


“那么接下来,你打算怎么做呢?”


2、 另一个爱争输赢的你


如果你发现孩子总是在一个问题上和你纠缠,反观一下自己是否也正在同样的问题上和孩子争得不分上下。


力的作用是相互的。我们总是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攻击给身体带来的疼痛,而忽视我们自己也同样攻击着对方。


如果你是一个哪里都是自己对,什么都要根据你的来,任何时候都要赢的父母,孩子有两种可能,一种是屈服得失去自我,没有生命力。另一种是成为另一个你,和你死磕到底。此时的他们,把自我防御自动调为和父母斗智斗勇,根本没有精力去思考,我确实是哪里没有做好,我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。


作为父母,别总是那么“要强”,孩子就不会总是那么“倔强”。即便你是对的,有台阶下的孩子,才能更快地看到远方。


3、 在你的家里,说实话,会得到什么?


年轻的时候,我一度对一个问句充满疑惑:


“想听真话还是假话?”


显而易见,假话还需要听吗?匪夷所思,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问题呢?


后来我知道,假话有存在的市场,是因为它能满足“需要”


聚焦到孩子和父母的互动上,一个孩子说了“假话”,是满足自己的“求生欲”:说实话就会挨批评或者失去“权利”。只要谎言不被揭穿,就能一时太平。


他也知道,这个“假话”可以满足父母的需求:我的孩子表现得很好,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形象,我教育得挺好的,在别人面前我也很骄傲。


是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决定了孩子启动什么样的行为来匹配。一旦孩子做得不好,你就粗暴地大发雷霆,全盘否定,看不到他在其中付出过的努力,孩子会心灰意冷。为了躲避责备,谎言成了短期的策略。如果我们可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,就事论事,不迁怒,当孩子感到安全时,他也许更容易看清自己的样子,也更愿意给父母机会看清他真实的样子。


我们看着孩子长大

孩子看着我们的样子长大


父母也有做错事的时候,比如错怪了孩子,没有遵守约定,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破口大骂,这个时候我们是怎么做的呢?


真诚地道歉?还是给自己找一个理由?找一个台阶?顾及自己的面子和权威,还是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平等的位置,就事论事?


我们看着孩子长大,孩子看着我们的样子长大。这些潜移默化的“样子”,构建起孩子大脑中对外部世界,人际互动,为人处事的认知。相比于“我的父母是怎么说的”,孩子更会把“我的父母是怎么做的”作为蓝本。


如果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果敢有担当,能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又积极向上从不轻易放弃的少年,我们首先也努力成为那样的人。


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 ( 苏ICP备2025160982号-1 )

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9号

地址:宿迁市黄河南路项王故里景区西楚大街22号 电话:15150790267 电子邮箱:13773995240@163.com